企业资讯

造影导管

发布时间:

2022/12/05 21:45

插造影导管:清洗完毕后,开始插造影导管,这个环节会疼痛,有点像那种可以忍受的痛经的感觉。,护士会把体外导管的那段固定在身体上(具体什么位置,怎么固定的,因为刚插完有些疼痛,所以也没太关注,也担心自己乱动,会把固定好的导管碰掉,还得再搞一次),然后让自己走回原来的进行造影检查。

造影必须在[经期结束5-7天内]去做,检查时间太早,子宫内膜尚未完全修复,易引起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等;太晚的话,子宫内膜太厚,易造成输卵管内口假性阻塞或导管类器械擦伤内膜,易致术中及术后出血。

医生带来一例基底动脉狭窄的病例:59岁男性,因发作性头晕伴右下肢无力10天余入院。MRI-DWI未见新发梗死,造影确认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以上,狭窄远近端直径均在4mm左右,前循环造影未见向基底动脉代偿,拟行支架置入手术。微导管、微导丝通过病变,造影证实在真腔。使用了一个2.75×15mm的球囊进行病变扩张,考虑此处狭窄穿支丰富,使用较小球囊可以有效避免穿支受累。造影观察狭窄改善一些,等待10分钟后复查造影。20分钟后复查造影未见明显弹性回缩,撤出导丝后再观察5分钟,血管状态依旧可以接受,手术结束。

手术过程(一):术中造影,充分暴露瘤颈,让金标猪尾导管沿大弯侧造影,便于提前预判支架行进路线,为选择适合的主动脉导丝和主体长度提供依据。

予以导管配合导丝通过闭塞段血管,球囊扩张后造影,见小腿段胫后动脉多段重度狭窄,腓动脉,胫前动脉闭塞,但大量侧枝循环建立。见下图

妇科医生探查仍可见活动性出血,遂导丝导管配合下超选入右侧髂外动脉,造影可见子宫圆韧带动脉显影,超选入子宫圆韧带动脉后,造影证实参与子宫供血,遂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瘀滞,同样方法栓塞左侧子宫圆韧带动脉,复查造影,未再见异常染色。

教授展示的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患者介入治疗的案例。患者主动脉弓和左侧椎动脉起始段均存在迂曲情况,使用了普通导丝和加硬导丝成功使导管导通通过迂曲处,造影显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远端局限性重度狭窄。首先选择2.0×9mm的Gateway球囊对狭窄病变进行扩张,导丝处于原位,进行扩张后观察,发现病变存在弹性回缩,再次进行球囊扩张,撤出导丝,进一步观察。复查造影,血管恢复良好,遂结束手术,未放支架治疗。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通过导管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造影剂,行X线透视及摄片,根据造影剂在输卵管及盆腔内的显影情况了解宫腔形态及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位。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损伤小,对输卵管通畅度检查的准确率在80%左右,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手术过程:利用中间导管对颈动脉闭塞段进行抽吸,抽出大量血栓,之后准备在C1/2处进行扩张,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然后利用中间导管进行造影,对于血管病变有了大致了解。通过3D成像,发现病变段包括海绵窦段和岩骨段,考虑夹层,接着使用4.0×32mm球囊进行病变的扩张,造影显示扩张满意,通过3D成像,并未发现明显限流性狭窄,观察5分钟后于颈动脉造影,血流维持良好。遂决定继续观察血流,若能维持,手术结束。

在麻醉科主任团队及介入中心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全麻行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造影后可见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大小约2.1*1.8*1.6mm;取支架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头送入动脉瘤内,退出微导丝,经微导管填入3枚弹簧圈,造影显示稳定,动脉瘤已致密填塞,再将支架完全释放;再次进行造影,确认情况良好,退出导管后结束手术,患者安返ICU。患者苏醒后言语对答流畅,四肢活动完好。

然后,再次将导管沿导丝缓缓进入患者脾动脉,用高压造影注入碘比醇造影剂进行脾动脉造影,证实脾动脉增粗,分支增多,脾显影增大。又一次行动脉栓塞术,使用(350)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3ml栓塞脾动脉。再次造影显示,脾实质区域染色也明显减少。第二步手术再次成功。

遂引入微导管导丝系统,成功超选入左侧子宫动脉内,造影可见静脉提前显影,提示子宫动静脉瘘。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管主干,同样方法超选入右侧子宫动脉内,造影提示子宫动静脉瘘,同样方法行栓塞术。复查双侧髂总动脉造影,未再见异常染色。

在二维平面载瘤动脉相对平顺,但是借助3D造影可看载瘤血管的成角特性。SL-10微导管由于头端更为柔软,能够顺应刁钻角度,弯曲进入瘤体,进行弹簧圈的填塞。双微导管系统有一定支撑作用,对于细小血管,配合Atlas小径输送系统,弹簧圈填塞与支架均能更好到位。

微导丝导引弹簧圈微导管穿网眼进入到动脉瘤瘤腔内,进行动脉瘤的栓塞,在栓塞过程中造影观察动脉瘤的栓塞情况,并且注意下干的保护。

在介入导管室,医生透视下应用千叶针穿刺右侧门静脉,造影证实后,引入5F导管鞘,导管导丝配合下应用猪尾导管行门静脉造影示:门静脉增粗增宽,见门静脉内血栓形成;胃冠状静脉分支明显增粗、迂曲,紊乱,考虑为出血血管。测门脉压力约为35cm水柱。更换眼镜蛇导管超选择至靶血管,造影证实后分别沿靶血管应用弹簧圈栓塞,后应用组织胶栓塞,复查造影栓塞效果良好,依次撤出器械,应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颗粒+凝血酶封堵穿刺道,穿刺道封堵良好,无渗血。后沿穿刺点,导丝配合下置入腹腔引流管,可见引流出淡黄色腹水,引流管固定良好。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安返病房。

冠脉通路类产品,除了微导管、球囊导管,公司的造影导管和造影导丝也同样有很大增长潜力。近年来公司又增加了导引导丝、导引导管等产品,产品不断丰富。我们认为,公司冠脉通路领域产品线布局完整和产品性能,公司将受益于行业扩容,且叠加进口替代的行业逻辑,业绩增速预期将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2013年收购,开始布局冠脉通路业务。公司的冠脉通路产品最早于2015年上市,以造影导丝、造影导管等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产品为突破口,逐步打造了冠脉通路类导引导管、导引导丝、微导管和导引延伸导管等品类齐全的冠脉产品格局。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导引延伸导管、微导管(冠脉应用)、可调阀导管鞘(导管鞘组)、薄壁鞘(血管鞘组)均为国内获得产品注册证的国产产品。

手术过程:术中造影,可见夹层;利用可调弯导管和微导管,超选进入夹层内,进行栓塞。经右侧导入主体支架,定位并释放,注意瘤腔预置导丝。造影显示存在内漏,瘤颈处隧道仍通畅;利用瘤腔内的预置导丝超选进入夹层,再次栓塞;造影显示内漏减少,但仍然存在。予以瘤腔弹簧圈+生物蛋白胶填塞;造影显示内漏消失。

球囊的选择由于受到高资耗材限制,我院无半顺应性颅内球囊系统,只能选择顺应性较差、硬度较大的冠脉球囊进行预扩,因此从较小直径和长度较短的球囊开始预扩,以保证可控。通过微导管首过效应显现的真实闭塞段形态、长度、右侧MCA相应节段参考管腔直径选择球囊型号。球囊扩张过程时刻注意缓慢增加压力,无论是加压还是释放压力,都要紧盯时钟走表均匀改变压力,防治坚硬的斑块撕裂或弹性回缩。在每次球囊扩张泄除后,应保持球囊原位不移动造影证实无血管破裂出血后,再行转移球囊继续扩张。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内容转发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转至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